浙江微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临界流体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入,临界流体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得到广泛重视。临界流体技术己经渗入生命科学与技术的诸多领域。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和压力处于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一,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
临界流体的特点主要有:(1)密度与液体相近,比一般气体大2个数量级,且临界点附近温度和压力发生微小变化时,密度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密度增大,溶质的溶解度就增大,有利于溶质的相转移;(2)介电常数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有利于溶解一些低挥发性物质,相应溶质的溶解度可提高5-10个数量级;(3)粘度比液体小个数量级,近似于普通气体扩散系数比液体大个数量级,因而有较好的流动性、渗透性和传递性能。
传统获得脂质体,在制备过程中要使用氯仿、乙醚、甲醇等有机溶剂,这对环境和人体都是有害的。微粒粒径分布较宽,对热敏性殊物质的操作安全性差。因此,近年国际上己开始研究安全可靠、可控制调节的微粒制备新技术。临界流体法便是其中之一。
用临界CO2 (SCF-CO2)作溶剂对药物、食品等的提取分离有以下独到的优点:①CO2的临界温度(31.1 ℃)接近室温,在温和条件下提取可防止热敏性物质的降解,使高沸点、低挥发度的物质远在其沸点之下萃取出来;②CO2的临界压力(7.38 MPa) 处于中等压力,就目前工业水平其临界状态一般易于达到;③CO2无毒、无味、不燃、不腐蚀,产品无溶剂残留,故能满足对药物、食品等溶剂残留控制质量指标,不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④临界CO2还具有抗氧化灭菌作用,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临界反溶剂法(Supercritical anti-solvent process, SAS)
SAS是临界流体技术应用方法之一。SAS的基本原理是:溶质与有机溶剂互溶,而在SCF中的溶解度很小(或不溶),当SCF溶解到溶液中时,SCF与溶液间的快速传质使溶液稀释膨胀,内聚能密度降低,从而降低原溶剂对溶质的溶解能力,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过饱和度而使溶质结晶析出,形成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的微粒。
SAS法制备脂质体环孢菌素A步骤
图1.脂质体临界流体法制备设备示意图
1)200mg 磷脂酰胆碱+100mg胆固醇+50mg环孢菌素A---溶解于约2.5ml乙醇,声至澄清。
2)上述混合液+900mg乳糖加入到反应器中。临界CO2通过微量注射泵注入反应器中。搅拌反应30min。(本文分别检测温度了35-50°C,压力8-25MPa梯度对脂质体形成的影响)
3)再连续通入临界CO2来去除溶剂乙醇。
4)打开反应室降压阀缓慢降压,环孢菌素A脂质体附着于乳糖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5)用10ml 纯水在50°C条件下水化上述薄膜,形成环孢菌素A多室脂质体,简称SCF-CO2脂质体。
6)不同条件下SCF-CO2脂质体特征检测,结果如下。
表1.SCF-CO2脂质体特征检测结果
(Filtered组是指用1um孔径的滤膜过滤后的测试结果;SCF组是临界流体法制备的脂质体;Film组是传统制备法对照组)
小结
1.传统的Banghamd法局限于实验室小试制备脂质体;而临界CO2流体法可能更适用于工业规模化生产脂质体。
2.临界CO2流体法制备脂质体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绿色、无毒、价廉。
3.同等反应材料下,临界CO2流体法制备的脂质体粒径更小。
更多详情请联系
![]() | 王经理 |
Jin21081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