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微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纳米乳的定义
纳米乳液(nanoemulsion)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等自发形成,粒径为1~100nm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透明或半透明的均相分散体系。一般来说,纳米乳分为三种类型,即水包油型纳米乳(O/W)、油包水型纳米乳(W/O)以及双连续型纳米乳,具体如下图。
纳米乳的处方组成
纳米乳液系统的成分包括油、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等的混合体系。在纳米乳液的处方中,油相包括甘油三酯,如三酰基、二酰基或单酰基甘油、植物油、矿物油、游离脂肪酸等。油的选择通常基于药物的溶解度。具有高载药量的油相通常用于开发纳米乳液。
纳米乳液的乳化剂种类与普通乳剂一样,天然的有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明胶、磷脂与胆固醇等;合成乳化剂中常用的是非离子型的Span类、Tween类、Myrj类、Brij类、poloxamer、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蔗糖脂肪酸酯类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等。乳化剂的选择要参照纳米乳的类型、油相和药物的亲油亲水均值(HLB)值。
助表面活性剂能增加乳化剂的溶解度,协助乳化剂降低界面张力,增加界面膜的流动性,调节乳化剂的HLB值,使纳米乳滴能够自发形成。常用的助乳化剂是小分子的醇类,如乙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丁醇、戊醇等,还有PEG200、PEG400、PEG600等。
纳米乳液的制备工艺
纳米乳液给药系统的制剂中使用的技术多种多样,并显示出很大程度的重叠。我们根据能量需求、相转化和自乳化的性质,对不同的纳米乳液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分类:
(1)高能法:高压均质、微流体化、超声波。
(2)低能法:反相乳化法(过渡相反转法(TPI)、相转变温度法(PIT)、相转变法(PIC)、突变转相法(CPI)、乳液转相点法(EIP)、自纳米乳化法。
纳米乳液的质量研究
纳米乳液的常规评价主要包括乳剂类型、乳滴粒径及其分布、稳定性、外观形态,pH值、黏度、药物的包封率、Zeta电位、配伍相容性等。粒径检测一般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纳米乳形态采用透射电镜(TEM)。
纳米乳液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纳米乳液具有溶解非极性活性化合物的能力,眼用、口服和肠外给药途径都是可行的。因为它们的液滴尺寸低于微米范围,因此它们很容易通过静脉给药。用于维生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营养的纳米乳液的胃肠外给药也证明了它们相对于其他递送系统的优点,因为它们的传输时间、吸收和功效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药物毒性也降低了。因此,它们是抗微生物、利尿剂、类固醇和激素的药物完美递送系统。纳米乳液可以通过几种途径给药
ZSQ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