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乳液的区别与制备方法简介-技术日志-苏州微流纳米生物技术

浙江微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Zhejiang Will Nano Biotechnology Co., Ltd.
咨询热线: 13020218906  邮箱: willnanobio@163.com
资讯动态 首页 > 资讯中心 > 技术日志

各种乳液的区别与制备方法简介

作者:浙江微流纳米生物 日期:2021-07-16 点击:6374
一键分享

  乳液通常是两种不互溶的液体混合而成的体系。而乳液中两种液体,其中一种以液滴形式存在于另一种液体中,液滴相称为分散相或内相,而把另一相称为连续相或外相。常见的乳液中不互溶的两相一般为水相和油相,其中根据分散相的不同又可分为油包水(W/O)乳液和水包油(O/W)乳液。近三十年来又出现了双重和多重乳液,这意味着在一个体系中可能存在着更为复杂的结构,如 W/O/W 型或 O/W/O 型等。前者为互不相溶的油相将两个水相隔开,后者为互不相溶的水相将两个油相隔开。普通乳液和多重乳液的结构如图 1和 2 所示。

 

水包油型乳液(O/W)和油包水型乳液(W/O)示意图

图 1 水包油型乳液(O/W)和油包水型乳液(W/O)示意图

 水包油包水型乳液(W/O/W)和油包水包油型乳液(O/W/O)示意图

图 2 水包油包水型乳液(W/O/W)和油包水包油型乳液(O/W/O)示意图

传统乳液、纳米乳液与微乳液

  传统乳液,有时被称为常规乳液、乳状液或巨型乳液,通常是指液滴半径在 300 nm到 100 μm 之间的分散体系。从液滴的直径范围来看,它大部分属于粗分散体系。这种类型的胶体体系是动力学不稳定的,也就是说,分散的油相和水相要比乳液本身具有更低的自由能。传统乳液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破乳趋势,且这些乳液往往呈不透明状态。

  与之相对的,一些胶体分散体系由于其相比于传统乳液大大减小的粒径而有着更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率,这就是常说的微乳液和纳米乳液。

  1943 年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微乳这种分散体系。水和油与大量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一般为中等链长的醇)混合能够自发的形成透明或者半透明的体系。它是一种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液体,微观上由表面活性剂界面膜所稳定的一种或两种液体的液滴所构成。需要注意的是微乳液只能在一个特定的组成比例和环境条件下才能保持动力学稳定,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即有可能失稳(例如稀释、添加组分或者改变温度等)。

  纳米乳液通常是指由不互溶的两相(油和水)通过添加合适的乳化剂并采用某种手段形成的均一体系。纳米乳液的液滴粒径一般在 20-300 nm 之间,且粒径分布较为狭窄。与传统乳液相比,纳米乳液有很多利于食品加工的优点。几种胶体体系的物理性质比较参见图 3。

不同类型乳液的粒径与稳定性关系

图3  不同类型乳液的粒径与稳定性关系

乳液的制备方法

  依赖于潜在的液滴破裂的物理化学机制,纳米乳液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法:高能外力乳化法(高压均质、微射流、声等)和低能乳化法(例如乳液相转换(EPI),自发乳化)。

高压均质法

  高压均质是在高压下,物料受到强烈的剪切力和压力而达到破碎和乳化效果。高压均质机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体系所需的能量,并得到常规属性的纳米乳。

声乳化法

  声乳化法是采用声装置,利用声波作用使得体系内的不相溶液体粉碎并分散均匀,与周围液体形成乳状液的方法。声乳化法在降低粒径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是其只能应用于实验室研究或者小批量生产,所以在应用方面受到限制。

微射流乳化法

  微射流乳化法采用微射流高压均质设备,制备的乳液粒径通常在200nm以下且分布集中、重复性强。 

Genizer微射流纳米高压均质机

图4 Genizer微射流纳米高压均质机

相转变温度法(PIT法)

  相转变温度法是基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几何特点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方法。在含有水-油-表面活性剂的三元体系中,当体系的温度升高至相转变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自发曲率接近于0,此时的表面张力较低,然后瞬间冷却体系,即得到粒径较小的纳米乳液。在低温时,表面活性剂自发曲率为大的正值,因此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水包油(O/W)乳液;在高温度时,表面活性剂自发曲率为大的负值,因此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油包水(W/O)乳液。

反相乳化法(PIC法)

  反相乳化法是向一定配比的油-表面活性剂溶液里,在恒定的温度下逐步滴加水的方法。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经历相反转,较终得到O/W纳米乳液。有研究表明,在乳化过程中,随着水含量的增加,体系的连续相由油相转变为层状液晶相,再由层状液晶相转变为凝胶相,较终由凝胶相转变为水连续相的纳米乳液。对于反相乳化法,存在较优的HLB范围,在此HLB值范围内,体系得到的纳米乳液粒径小至。而通过PIT转向法制备得到的纳米乳液粒径与HLB值关系较小。图5所示为反相乳化法形成纳米乳液的过程。

反相乳化法形成纳米乳液

图5 反相乳化法形成纳米乳液

自乳化法

  自乳化法即微乳液稀释法,通过利用微乳液稀释过程中释放出的化学能量形成纳米粒径的方法。在稀释过程中,系统没有发生相变化,即表面活性剂的自发曲率没有正负的转变,这是微乳液稀释法区别于反相乳化法和相转变温度法的重要不同。在稀释微乳液过程中,部分的助表面活性剂从油相进入水相,液滴表面由于没有足够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去维持较低的界面张力,原微乳液则不能保持热力学稳定,从而形成动力学稳定的纳米乳液。图6所示为自乳化法形成纳米乳液的过程。

 自乳化法形成纳米乳液

图6 自乳化法形成纳米乳液


更多详情请联系

苏州微流纳米销售经理.png

王经理
电话:13020218906
邮箱:biotech@willnano.com
网址:www.willnanobio.com
苏州微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Jin210930M